彼得·德鲁克说过,“决定经济向前发展的并不是财富500强,他们只决定媒体报纸电视的头条,真正在GDP中占百分比最大的还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创新的中小企业。”
充满挑战和激情的2015过去了。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这一年的创业、创富圈,你会想到什么?一带一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独角兽、共享经济、O2O、创富族群……有太多的瞬间值得铭记,有太多的点滴涌上心头,永远“不打烊”的创业、创富圈这一年又积攒了不少故事。于是,我们通过复盘,来记录这注定不平凡的一年。
关键词一:创业、创富爆发年
这是一个浮华的时代,也是一个最现实的时代。2015年上半年,资本疯狂进入,创业者扎堆入市,几乎涵盖了人们衣食住行各领域。下半年,资本“寒冬”来了,但整个2015年仍然处于互联网创业高峰期。
这一年,“升级转型”成为传统行业的热词,O2O这烧钱的火球从海量扎堆到大浪淘沙,相爱相杀的老大老二们组团合体,“一带一路”和“创业创新”的国家战略像灯塔一样给创业者引航。
2015年又被称作社群元年,在互联网“双创”大环境下,各种与创业相关的比赛、活动、社群层出不穷,但是,玩法大同小异,真正能够引发创业者共鸣的,有温度的却不多。其中,国内首个关注草根创富人群的平台“劲霸·创富汇”的出现,让扎堆创业的人感受到了温度。
火种来自洪忠信和牛文文两位大佬,二人在对于中小业者创业艰难,不被关注这一现象一拍即合,决定为中国的创业、创富人群做点事情。“劲霸•创富汇”应运而生。从诞生起,“劲霸·创富汇”就秉承“闻道、授业、解惑、维新”的核心宗旨,寻找中国了不起的创富微力量,所谓“微小”就是出身小微,“了不起”就是,他们为国家贡献税收,提供就业,用整个人生在创富路上奔跑,却从未上过领奖台。
在我看来,分享、交流、思辨是“劲霸·创富汇”这一年的关键词。据了解,每一场沙龙都设置一个当下最热的创业话题作为活动主题,嘉宾分享,进而展开互动、讨论,最终针对此话题,探讨出精妙的解决方法和方法论。
以“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互联网+‘微’商”的崛起、“重度垂直下旅游市场新机遇”、“互联网时代线下门店的新生态”、“从0到1的秘密”等热点话题为代表的“劲霸·创富汇”沙龙,在2015年的创富人群中频频发力。以创业大咖亲身分享实战经验,现场创富者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创业、创富者受益匪浅。
一时间,“劲霸·创富汇”的沙龙现场风云际会,一群有料能喷的一线创业者们在这里聊产品、说模式、侃投资、模拟创业、琢磨商业模式……
拿武汉沙龙来说,主题是“从0到1的秘密”,陈川、沈克敏、高子珺三位分享嘉宾每人的演讲时间都不长,但是够精彩。在扎堆创业的“双创”时代,如何实现从0到1?第一、战略升维思考;第二、战术降维打击。找准定位,找到方向和破局点后,在战术上倾尽全力,方能获得好效果。可以说,经过武汉沙龙后,创业、创富者们或多或少都琢磨出了自己实现从0到1突破的方法论。
2015年,围绕旅游垂直细分市场,出现了很多旅行创业公司,旅游市场异常火热。以“重度垂直下旅游市场的新机遇”为主题的昆明沙龙的举办,引发创业、创富人群的极大思考。其最大的亮点当属案例讨论,主办方以昆明负有盛名的鲜花给创业者们作为分组标签,每个小组在听完嘉宾分享后,以《面对目前的行业乱象,旅游业还能怎么玩儿?》作为案例进行模拟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充分结合自己创业、创富的经验和对旅游行业的理解,碰撞出不同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二:舌战2015
2015年,“劲霸·创富大讲堂”的推出,让2015年度的“劲霸·创富汇”价值不断放大,让创富族群饱尝创业、创富的饕餮盛宴。姚景源、邓德隆、叶檀、洪忠信、牛文文等著名经济学家和商界大佬,都曾在这里开讲。不管是宏观层面的经济新常态,接地气的移动时代的商业模式,还是品牌升级方法论,大佬们都给出了犀利的观点和打法。
不仅如此,融资3.2亿人民币的微播易CEO徐扬、通路快建创始人兼CEO林翰、九洲远景商业管理王敬、大家保CEO方玉书等一线创业者,也都在此直抒创业心得。
如果你问我,创富大讲堂最大的看点和亮点是什么?除却大佬干货和创业方法论,答案就是每一场的激辩环节。
这是一个针尖对麦芒的激辩环节,此环节根据当下的创业热点,设置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创业者分为正反方,针对辩题引发一场精彩绝伦的辩论,并且现场引入大佬当场指点拍砖。每一场激辩都会引发更多思考,激辩所展现的不仅是新商业模式与资本权衡的对决,更是智慧与人性的较量。
天道不酬勤vs爱拼才会赢
如果说每一次激辩都能刷爆创业、创富者的朋友圈,那么,首届“劲霸·创富大讲堂”的“天道不酬勤vs爱拼才会赢”应该是很值得复盘的经典“战役”之一。激辩现场,六位大咖级创始人同堂“互搏”,以陈海滨、张帅、曾克庆为代表的正方倾向于“爱拼才会赢”,他们认为,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成功各有各的偶然性,但都是在不断地拼搏的过程当中实现的。拼不见得就能成功,但是不拼肯定不能成功。
而以王国安、王文钢、高巍为代表的反方则倾向把握“风口”和时机,认为站在“风口”上找对了市场才能迅速做大。努力、勤奋很重要,但是时代变了,要想成功,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因此,创业需要找对方向,否则一切都是徒劳。
虽然,最后的结果是正方“爱拼才会赢”获胜,但是我们看反方,其实“风口”即找准行业,深扎下去,快速拥抱钱、资源,说的就是创业一定要快,要跟时间赛跑,圈人、融资、占市场,快速成为行业老大,然后才能持续融资,持续烧钱换市场。
激辩的过程也是模拟创业的过程,创业者的心智、操盘手法、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都在此展露无疑。所以,观点不论是非对错,做法要因时宜。
首届“劲霸·创富大讲堂”搞得很大,嘉宾来头也都不小。可以说,激辩已成为“劲霸·创富大讲堂”最值得期待的环节,激辩的结果虽然是其中一方胜出,但更多的是从创业者现场应变能力与辩解能力来综合看一个人的整体素质。而且经过激辩,大家才开始渐渐剥去浮夸的外壳,展露出作为创业者原本的特性。
产品重要?还是营销重要?
上海站的玩法颇有意思,整体分两个环节,个人路演PK环节和团体激辩环节。简单来讲,在个人路演环节,从之前300多名报名的创业者中杀出重围的10位“微+”人物,现场每人1分钟VCR和三分钟自由演讲,随后导师评委根据选手发挥点评,挑出人选招致麾下。经过路演环节,四位导师率兵分成两组,就“产品重要还是营销重要”展开激辩。
庞军、陈继芳、秦海、郭波、谢军等人作为天使队,为“产品重要”站队。他们认为,产品是营销的基础,有好产品才有好营销。产品是一切的基础,不管产品是趋于互联网1.0时代还是2.0时代,都是因为产品在市场上拥有特殊价值,可以促进消费。所以把产品做的精细,能够带动多大的社会价值和用户价值是产品的基础。
而由王辉、李文金、李昊、罗轶、余文强等人组成的梦想队,显然是“营销重要”的站队方。他们的观点是,依靠营销方式,产品才卖得出去。创业者应该更看重营销,在互联网时代下,产品技术再过硬,没有好的营销助攻,也卖不出产品。所以产品再好,营销不好,一切都是徒劳。
那么,到底产品重要,还是营销重要?先打磨产品还是先打营销战?这其实是一个类似于“先迈左腿先迈右腿”、“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无论先迈哪条腿,营销和产品两条腿都要跟上。
关键词三:创业,未来,致敬
在经过个人路演、导师打分、团体激辩后,最后“每时茶”的秦海、“劲霸男装”李昊、“童装IP品牌孵化平台”陈继芳、“护工之家”郭波、“非趣不可”李文金荣获了“劲霸·创富汇”“微+”五强称号。
可能你会好奇,这些人为什么叫“微+”人物?原来,“微+”人物竞选是“劲霸·创富汇”系列活动之一,鼓励更多的微小创业、创富者做出商业上的突破创新,不以财富大小论英雄,不以企业规模论高低,只为创造更多商业价值。
可以说,这十位“微+”人物勾勒出了一幅创业、创富者群像,同时每一个体又自有特色,讲述着这时代创业浪潮中的意气风发与百折不挠。
在这十位创业者中,不乏有在2015年颇受舆论关注的O2O领域创业者,像名医看牙的余文强就是这一热门领域的行业细分先行者。他们中也有很多是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者,比如打造IP童装孵化平台的服装市场践行者陈继芳。
此外,他们中还有传统行业的变革者。2015年,“互联网+”被写入国家行动计划,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产业变革。他们中有想要通过线上平台打造线上茶叶品牌的“每时茶”,有吉林九台劲霸男装店店长李昊这样的90后创业者,通过网络电商入口为传统服装业注入新活力。还有想要改变传统的养老模式的养老护理派遣平台“护工之家”。从线下到线上,每位创业者都有着自己的独到创新之处。
令人惊喜的是,像智行包创始人罗轶和海尔智水创始人谢军这样的智能出行领域和智能硬件领域的先行者,仍然能够在略显浮躁的创业圈内抱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专注技术深攻,以小博大。
谈及未来,他们有的将大胆试错,有的将试图做下一个10亿美金的独角兽。
关键词四:在路上
经过两年发展,“创富”及其“创富族群”已经成为继“创业”之后的社会热词和大众新的关注点,“劲霸•创富汇”所代表的创新原力已经觉醒。来看一组数据,2015年“劲霸·创富汇”历时12个月,足迹遍布中国9座城市,涉及当下最前沿的11大行业,超过7场沙龙,2场含金量十足的创富大讲堂,盘活地方资源直接帮助创业、创富者近万人。
可以说,“劲霸·创富汇”在2015年的创业、创富圈上交了一份让人惊喜的答卷。看得见的是,答卷上的成绩,看不见的是,“劲霸·创富汇”背后劲霸男装老爷子洪肇明的“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就很了不起”的创富精神传承。
长征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就在于它不是静止的。它承接着开拓创新精神,冒险精神,新的创富精神与当年红军长征一样将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也将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考验。
2016的大幕已经拉开,未来已来,只愿创业、创富者们与“劲霸·创富汇”在这一年以及更长远的征途继续并肩作战,砥砺前行。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