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5日,全球瞩目的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B20)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G20)在杭州拉开帷幕。会议期间,社会各界对于峰会各项议题倍加关注,“数字普惠金融”成为焦点。
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日前曾透露,此次3份提交给G20峰会讨论的文件分别是《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以下简称《高级原则》)、升级后的《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和《G20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落实框架》。
其中,《高级原则》共有8项,涵盖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创新与风险、法律和监管框架、数字金融服务基础设施、金融消费者保护以及数字技术和金融知识普及等内容。最引人关注的是,与以往提及的普惠金融相比,此次的讨论被打上了显眼的“数字化”标签。
作为此次B20峰会“金融促增长”议题组成员,铜板街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何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普惠金融概念的提出并非偶然,近年来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推动下,普惠金融早已迈出数字化步伐,并以其自身优势,突破传统普惠金融数十年无法企及的目标,让金融服务变得更高效、更平等、更透明,真正惠及普罗大众。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要善借技术创新
普惠金融最早是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的,目的是向可负担成本的、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其中小微企业、农民、偏远地区居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是其重点服务对象。根据世界银行的估算,2014年仍有约20亿成年人无法享受到最基础的金融服务。因此,发展普惠金融任重而道远。
普惠金融的价值理念固然强调社会性,但普惠金融不同于政策性金融,不能过度依赖财政补贴和行政措施,而是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力量,寻求可持续的商业模式。B20峰会“金融促增长”议题组成员何俊表示,此次B20向G20提交的政策报告建议“借力数字技术创新发展普惠金融”,正是基于普惠金融不是靠政策而是靠技术驱动这一认识做出的。
在何俊看来,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将为金融领域带来三个方面的变化。第一,移动互联彻底改变用户触达的传统方式,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触达数以亿计的用户,实现了普惠的“普”字;第二,云计算提升计算的效率,极大降低了计算成本和交易成本,形成了“惠”字;第三,大数据技术解决信息不对称,让信息变得更加透明,极大提升了风险管理的能力。
作为数字普惠金融的早期实践者,铜板街一直致力于利用技术和大数据能力,给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提供普惠的金融服务,四年来与合作伙伴一起高效服务了3.5万家小微企业和超过80万个人借款者。何俊透露,未来铜板街将通过技术创新打造更完善的行业基础设施,能为更多的合作商户提供支付清算、风控评级和定价等服务,从而帮助更多小微人群。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要平衡创新与风险
《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中提出了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八项主要原则,其中平衡好数字普惠金融中的创新与风险、构建恰当的数字普惠金融法律和监管框架两条重要原则引起业界关注。
何俊表示,《高级原则》的提出对中国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及相关从业者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技术创新在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同时,也对从业机构提出额外风险防控要求,如何平衡创新与风险,成为监管和市场共同面临的挑战。
一周前,银监会等四部委出台《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网贷平台定位,并依据小额分散原则,通过设置借款上限来督促平台提升风险控制能力。何俊认为,促进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地发展,除了要把握好产品和服务的风险控制能力,征信体系建设也不可或缺。
“这个限额规定需要行业内尽快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共享系统,否则目前信息不透明,很难有效识别借款人在其他平台的借款情况,在不同平台的借款限额也难以控制。”何俊在采访中表示,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信息共享、数据共享的机制有利于数字普惠金融稳步推进。
回顾参与B20议题工作组讨论的过程,何俊表示,B20和G20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关注,将推动互联网金融企业回归金融本质,注重利用科技的力量解决传统金融行业的痛点。“我相信,伴随着各项监管政策的正式出台,互联网金融行业将不断正规化、规范化。可以预见,一个行业高度自律、企业诚信发展、政府监管完善的体系必将形成,互联网金融也必将大跨步地迈入普惠金融时代。”何俊说道。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