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雄,巴爷科技(BAYER)上海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在从事风投行业多年之后,决心转战实体企业。
在众多产品中,他选择了茶这个传统行业作为落地的“敲门砖”,于今年2月成立了上海卉谷茶业有限公司,把茶园产权(40年)出售给高端客户群体。4月,卉谷茶业投入运营不到60天,就吸引到近100人认购茶园,加入“巴爷汇”,成功实现赢利。如今,巴爷的数量已经超过200人,遍布在全国各地。
12月10日,在“进化——巴爷科技1.0项目发布会”上,周子雄提出了打造“茶叶银行”概念的目标。他说:“看看通过5年时间,卉谷模式能不能做到年500亿元的营业额,10年之后,占领中国茶行业10%的市场。同时,把茶的模式复制到其他农产品领域。”
卉谷模式的“一亩茶园”
周子雄卖茶园,以亩为单位,6万元一亩。然而在他启动卉谷茶业的时候,市面上各类“一亩”模式已经比比皆是,他为什么还要去做,并且信心十足?“卉谷的第一个茶园基地(共1589亩)今年4月份在武夷山正式落成了,目前已经进入丰产期。一亩茶地,每年春季向业主定量供应40斤成品大红袍,秋季是35斤成品红茶。以平均每斤茶200元来算,一亩茶地的投资,4年即可回本,40年后收益可达60万元。”就是说,卉谷茶业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投资者也是消费者,实现了茶叶从茶园到消费者的零渠道。“有效降低成本,这在互联网时代,用资本的思维去运作的话,完全可以做到。”
“现代化的生产,农药、土地的改良等等,这些都有了保证。周董还把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距离拉近了,我们之间建立了信任和责任,让人很放心。”一位投资者这样说。
除了企业主,巴爷汇里也不乏吴克忠、蒋昌建这样的大伽级人物。他们又是怎样理解“卉谷模式”的?“巴爷科技是一个小小的支点,却有可能撬动整个传统农业的杠杆,推进农业模式发生巨大进化。而且这个进化与责任、信用、社区、人群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什么不做?”对于巴爷科技、卉谷模式的未来,蒋昌建十分看好。
中国资本界的风云人物吴克忠的解读则是:“现代企业如果没有资本市场思维的话,很难做大做强。投行人选择好企业而不是好产品。好的企业,拥有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和利润增值支点。巴爷科技旗下的项目,正是运用资本市场思维和互联网思维来推动的,是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产业。”
围绕人群需要的产品我都能做
经营这个项目,还有一个关键环节——吸引有实力、有兴趣的各界人士成为“茶地主”。巴爷的口号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基于互联网工具日益完善,周子雄意识到做“社群经济”的时机已经成熟。“我们正在努力扩大人群导入,通过6万元买一亩茶地或一亩稻田的方式,筛选优质人群加入巴爷汇。现有的巴爷中,不乏有上市公司的老总,年企业利润基本在500万元以上。他们爱茶,并且对卉谷模式较为认可,有更深一步了解卉谷模式的意愿,希望通过巴爷之间的共同探索来获得共同成长。”
除了提供优质、安全、可靠的茶叶产品之外,“巴爷汇”还有不少其他吸引人的地方。比如将于明年3月正式推出的“巴爷V课堂”,提供线上、线下的免费课程服务,由吴克忠等大师深入讲解“资本思维”。“我知道你们有很多钱投不出去,因为你们可能还不太清楚什么是好企业。没关系,从现在开始,我们一起玩。将来这个圈子除了卖产品之外,还要一起做投资。”这是周子雄对巴爷们的承诺。
在周子雄看来,用心经营人群,从中碰撞、沉淀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社群经济”中极重要的一环。“在网络时代,商业体系的逻辑已经发生变化,‘从产品到用户的过程’过去是关键,而现在仅仅是开始。产品到用户,用户来传播,传播产生规模用户,规模用户创建社群,社群衍生出产品需求,然后进入一个循环,这才是未来商业的整个逻辑。具体到卉谷,我们通过已有的高端人脉,发展卉谷茶业,每个投资卉谷茶业的人,都可以成为巴爷,进而在巴爷汇中产生出更多的产品需求,比如葡萄酒、高端体检等,产生良性循环。”
对于优质人群的吸纳,周子雄的希望是,2016年做到5000人,2017年2万人,2018年有20万人(企业)聚集在“巴爷汇”平台上。
茶叶银行:让成本更低,利润率更高
“我们计划循序渐进地深化卉谷模式,从模式推出、优质人群导入、持续提升产品品质及宽度,最终实现‘茶叶银行’这个概念。”整个过程的目标是:通过卓有成效地整合产业链,最终创立一个互利共赢的联合盈利模式。用更直白的话来表述,就是通过“茶叶银行”的概念去盘活现有的产业资源。
“因为我们在做的不是团购,不是众筹,而是升级版的直销——一举改变了渠道和价格体系。让‘价格更便宜,让利润率更高’,这就是我们的核心价值所在。这也是卉谷与其他现有社团的最本质的区别。"
不仅如此,“茶叶银行”的概念一旦成型,这个模式必然是可永续发展且可复制的。“我还要把这个茶模式复制到其他行业,比如说中国很多的农产品行业里。之所以选择从茶和米作为起步,因为它们是刚需,相对比较好做。可是如果做其他产品,我自信一样能做好。”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