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土地污染尤其是耕地污染总体形势已十分严峻。据不完全调查统计,目前我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0万平方千米,而由此引发的农产品安全问题以及群体性事件也逐年递增,让人防不胜防。2016年5月底,随着国务院“土十条”的落地与执行,土壤修复发展史上也将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自2012年以来,土壤修复项目的参与者便不断增加,有不少土壤修复技术和相关项目经验丰富的企业,都在这片蓝海中分得了一杯羹。同时,万亿市场的红利,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而良莠不齐的参与者也使得整个市场混乱无序。
如何才能抢占市场先机?致力于土壤修复技术的北京航天恒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刘海明告诉记者,目前几乎所有的农资企业都有计划或已经开始生产针对土壤综合治理的产品。有机肥、菌肥、生物肥、水溶肥、土壤调理剂这些有着土壤综合治理功能的产品,在行业中并不陌生。但想要占得市场先机,有几方面因素不可或缺,而这也正是航天恒丰能成为行业佼佼者的根本原因所在。
首先是微生物菌的有效活菌数要高,因为微生物作用于土壤,必须活着才有用。要想在市场中脱颖而出,高含量的菌株是关键,而就航天恒丰菌株的整个发酵水平而言,无疑是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农业部的微生物菌剂的国家标准为2亿/克,航天恒丰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培养基参数,早已生产出有效活菌数高达1200亿/克的高浓缩菌剂产品,在多地投放使用后,均已取得显著的效果。”刘海明表示,以前是单菌株活菌含量,而目前这个延伸还在继续,到今年8月,更有望突破多菌株有效活菌数6000亿/克的骄人成绩。
其次是功能菌的抗病性。微生物有益活菌能有效地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降低病虫害,已经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目前,大量的企业还停留在菌株通过生态循环来抗病这样一个宏观的层面上。因此,只有做到通过菌株的筛选做到点对点的抗病(比如,有针对作物白粉病出的菌株;有针对根基线虫出的菌株;有针对腐烂病出的菌株),才能真正的建立起自己的独特壁垒。
然后是菌和肥的共生问题。以生物的防治来代替药物防治固然可行,但如何去解决中微量元素和化学之间的拮抗,在减少化肥使用量的同时,既能够提升在肥效上的作用,还能提升药效上的作用,是不少企业难以攻克的难关。刘海明表示:“目前,航天恒丰利用生物技术已不单单是解决增产抗病的问题,而是去解决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通过菌和肥的有效结合,在提升传统化肥的肥效和药效的基础之上,确保以最小的用药量满足作物的需求,从而与微生物活菌一起进入生态系统发挥作用。”
最后是性价比。刘海明表示,利用生物作用,能有效降解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或通过生物吸附和生物氧化、还原的作用,来改变有毒元素的存在形态,降低其在环境中的毒性和生态风险。同时,微生物修复价格相对较低,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是以真正无毒有效、环境友好的形态存在。此外,据刘海明透漏,航天恒丰之所以能在众多企业中突围,利用技术创新来带动经济利益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想要抢占市场先机,重视技术创新,并通过不断优化改进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是企业发展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一步。因为只有具备了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市场价值。”刘海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