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互联网金融、民营银行为代表的新金融的快速崛起,让传统银行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银行业从“躺着赚钱的金饭碗”变成了一座“围城”,无时不刻感受着来自互联网+金融的威胁。
此时,选择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去搏击挑战,成为了众多“开拓型”金融高管的新方向。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已有超40位传统银行高管辞职,纷纷投身新金融。而作为金融保险业的“黄埔军校”,平安集团更是为金融界,尤其是“互联网+”风口上的千万亿级互联网金融市场输送了为数不少的核心掌舵人。携带优质金融基因的平安系骨干最终走向何处?又将为互联网与金融的“碰撞”带来怎样的新鲜变化?
金融圈的“高富帅”
不难发现,在平安集团历练而出的骨干们简直就是金融圈的“高富帅”:高于行业格局,富为资本运作,帅在果敢执行,在职责的交替更迭中快速融入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大浪潮中。
“纯互联网”银行先行者腾讯微众银行,平安系占据半壁江山的高管阵容吸足了众人眼球。继去年9月前行长曹彤出走,前平安集团董事会秘书李南青上任行长后,平安基因更加突出。其董事长顾敏曾任中国平安集团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监事长梁瑶兰曾任原深发展(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平安金融科技公司总经理。包括首席信息官马智涛、首席风险官王世俊、首席合规官及首席运营官万军、副行长黄黎明均来自平安集团,以平安系为核心的高管开启了互联网银行的新时代。
而另一业界巨擘——亚太本土最大的管理软件、ERP软件上市公司用友网络旗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友金所,其以CEO李昌国为核心的首发创始人团队皆为平安集团老将,是金融从业尤其是个贷的资深管理人士。管理团队还加入了来自用友的专业管理人士,核心部门如风控管理、IT开发,高达90%的员工具有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从业经历,来自金融领域的人员合计占比约2/3,平均金融从业经验在5年左右,友金所组建的超强团队是业内不多见的大手笔。
变化中的“平安烙印”
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初体验难免经历碰撞,平安系掌舵人在金融互联网化的道路上也逐渐跟随行业政策及市场环境调整战略布局,“平安烙印”也正逐渐淡化,各自形成了适合自身企业的独有品牌属性。
微众银行成立以来除了管理层变动外,其内外部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公司文化磨合。从微众银行人员构成看,互联网背景的员工占绝大多数,除了高管团队等具有明显金融属性的成员外,大部分为互联网行业成员。互联网文化更注重客户体验和产品创新,而金融则强调风险最小化,变与不变便成为微众银行的重要考量课题。微众银行董事长顾敏坦言,“这一年团队磨合很痛苦、很频繁,内部激烈的文化碰撞无时不在,甚至吵的不可开交”,他表示争吵到最后的结果是,持有互联网思维的一方与金融领域人的思考方式也会产生变化,经过不断的磨合后,会形成更完善的企业思维。
而基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特殊性,友金所难得地做到了注重用户体验的互联网思维与着重风险把控的金融人思想的双向平衡。在产品设计上,友金所的产品收益不随央行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而变化,保证投资者相对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另外也针对业务流程保持着即时的客户体验优化升级节奏。在专业风险控制尤其是贷款端把控上,友金所的信贷工厂任一核心岗位都由来自银行专业人士把控,以其专门制定的科学信用审核流程和标准,对借款用户进行多维度信用风险分析,并建立完整严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借前调查、借款审查和借后管理以控制借款逾期违约的风险。
正如友金所CEO李昌国所言,“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依然在于风控,也是友金所一直牢牢守住的铁瓦铜墙。”无论互联网如何迎在风口,无论平安系谋将们深入何方,都始终怀有一颗敬畏金融的情怀,担负着行业自律的责任,坚守金融人的良心操守。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