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刚拯救了刘恺威,冯小刚又来拯救林丹了。
文丨于华东
时隔3年,冯小刚终于再出新作。经历了延期调档,好不容易过审,讽刺喜剧《我不是潘金莲》终于得以在昨日正式上映,正当憋足了劲打算大干一把的时候,不料,却被林丹的“出轨门”抢去了头条。
首映当日,一向急性子的“小钢炮”说什么也要把头条抢回来啊!于是,冯小刚开炮了。
11月18日,《我不是潘金莲》首映当天的中午,导演冯小刚在微博发公开信,称《我不是潘金莲》遭到万达封杀,称还“祝”万达垄断大业早成。
看过的可以快快刷过
紧接着,同样是耿直boy的王思聪迅速回击:冯大导演“阴阳怪气”,“听着恶心”。
一来二去,一场口舌之战就这么唾沫横飞起来。
下午时分,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也回应了王思聪的微博,直指撕逼事件的源头——“挖角”。并且,华谊兄弟公司官方还发布了“声明”。好不热闹。
先是林丹出轨,后是冯小刚冲冠一怒为“金莲” ,真是“红颜祸水”啊!
5亿保底,耀莱影城力挺;猫眼首次主控宣发,票补力度空前!《潘金莲》真有那么惨?
冯小刚挑起的战火的确照亮了大家关注《潘金莲》的事件,但是,在哭惨喊冤之后,吃瓜群众貌似并没有多么怜悯“潘金莲”,反而更加厌恶。
11月18日,《我不是潘金莲》首日收获票房6800万票房,低于预期,猫眼专业版对该片的预测也由8.2亿调整到了6.2亿,而事实上,《我不是潘金莲》能否完成保底的5亿票房,还有待观察。
值得一提的是,《我不是潘金莲》由耀莱保底5亿,同时也是猫眼在线上线下主控宣发的第一部电影,所以耀莱影城与猫眼票补的支持力度都是空前的强大,所以,以目前《我不是潘金莲》的票房表现来看,并不算好。
冯小刚发长文责怪万达,总结起来不过就是万达院线给《潘金莲》的排片太少了,好愤怒!如此傲娇的直男癌晚期,也怪不得不少吃瓜群众纷纷倒戈。
万达“封杀”华谊的事情,在几个月前《摇滚藏獒》上映的时候就在媒体上热炒,说是因为之前万达的爱将叶宁跳槽了华谊,所以万达不爽了,要报仇之类,现在又被冯小刚旧事重提,认为万达还在公报私仇,因此削减了华谊出品的《潘金莲》的排片。
的确,一般的院线对这部电影还是很看好的,基本都给到30%以上的排片。
万达院线的反差就比较大。
但是,冯小刚在公开信中对于“素未平生”的叶宁冠以“小墙皮”“一撮土”的名号(叶宁躺枪啊,摸摸头),华谊也变成了“小公司”(再次摸摸头),又在文中暗指万达要么就给《潘金莲》多排点片,要么就别排,这种想要求人办事,又一副盛气凌人死撑腰板的行为,看似很爷们、很坚挺,其实跟泼妇骂街没有什么区别,真是不招人待见。
为了卖座就撕逼,小钢炮一直是火力全开的战备状态!
不像鲁迅大师的针砭时弊,冯小刚这种太接地气的骂人水准实在是没有营养,不过是为逞一时口快,更重要的是,冯小刚几乎每次放炮都是在电影的宣传期。《天下无贼》的时候当面骂媒体,宣传《集结号》期间,冯小刚转向同行开炮,称“90%的影视剧不说人话”,《唐山大地震》的宣传期,冯小刚在节目里谈起自己的退休计划,说拍电影太累了,需要不要脸,厚脸皮,和华谊还有五部电影的合约在身,拍完这五部就要退出,“早点脱离这个婊子行业”。
所以,做导演的就是“婊子”行业?所以这次写撕逼万达的公开信才自诩“潘金莲”吗?这都是神马脑回路,才疏学浅的我真是搞不懂冯大导演的世界。后面的《非诚勿扰2》和《1942》,小钢炮都没消停,这种为了给自己电影卖座就发疯的表现,实在是不够大气。
当年《一九四二》,《少年派》被迫提前让出IMAX场,多年之后,前几天还装作没事人一样腆着脸和李安搞对谈;如今为了《我不是潘金莲》,又强行以官僚手段逼得《神奇动物在哪里》和《萨利机长》往后排。
全国40%独霸档期,万达少排了一点就逼逼。话说回来,身为男人,撕逼也好,掐架也好,哪怕你学旧时天津卫流氓跟大户碰瓷,起码当面锣对面鼓自己出马,躲在女人身后阴阳怪气放冷箭,算什么男人?
所以,冯导,咱们干脆别逼逼了,直接给您来个《潘金莲》保护月怎么样?
空留一地鸡毛和瓜皮,这是电影人最大的悲哀
总有些人以为曝个粗口就是真性情,但在我看来,装逼并不限于文绉绉,就像小混混打架前先脱衣服亮纹身一样,生猛粗暴也不见得是耿直,更可能是另一种装逼,而且门槛更低。
就跟冯小刚在《老炮儿》中饰演的角色一样,其实老爹和儿子都是不务正业的混混,只不过所处时代不同,彼此还互相看不顺眼,上一辈有种过来人的优越感,说下一代的混混没规矩,但是混混终究是混混,混混的那帮规矩,就算是“盗亦有道”,也不是什么值得光彩的事儿。
更重要的是,冯小刚开骂之前还要事先越热一下,这“中午见”的节奏和卓伟的“周一见”有什么区别?不就是为了炒作吗?
商场上,大家不过是为了金钱利益各自为战,但是,电影作为商品的同时,也是一件艺术品,希望不要被铜臭味盖去了读书人本该有的那么一点尊严。
正如《百鸟朝凤》中的台词一样,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同样,电影,不仅是拍给别人看的,首先是拍给自己看的。一部电影,对得起良心,对得起观众,足矣。方励像个乞讨者一样下跪,冯小刚像个泼妇一样谩骂,这些未免都丢了些读书人该有的骨气。武者血性,文者宽宏。
当然,陆川说了“如果一场声浪沸扬的喧嚣能转化成对于电影本身的关注和审视,这或是对电影最大的幸事”,呵呵。靠哗众来取宠,就算引来了关注又怎样?只会把电影这个产业变得越来越浮躁和变态,这倒还不如冷清呢。
当然,陆川还接着说了,“如果空留下一地鸡毛和瓜皮,而电影孤伶伶搁浅在滩涂上,这是电影人最大的悲哀。”恩,悲哀啊!
陆川后面的话,我也是再认同不过。“在中国,能活着走入院线的批判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都必然经历浴火重生的坎坷,都值得获得一份尊重;因为这才是我们自己的“120帧”,这才是我们自己的《中场休息》,这是我们自己的电影人对于中国人生存境况的反思,这才是我们自己电影工业自己的良心。值得去看。至于排片,导演其实可以放下了,在国内电影偏文艺题材的作品中,这样的排片已经是好得不能再好了,足以看到宣发团队的用心和小刚导演的号召力;也可以看到院线肯定和支持,这是真心话。”
的确,《潘金莲》的确是一部好电影。仔细来看,《潘金莲》其实比《秋菊打官司》更胜一筹。片中的李雪莲并不值得同情,李雪莲的事就是个引子,那些男人才是故事的主角。《潘金莲》想讽刺的是整个体制,那些为了保住乌纱帽而各种折腾的人。
只可惜,这部有着深度讽刺的电影却摊上了一个喜欢浅显骂人的导演。潘金莲是部好电影,冯小刚的讽刺艺术也很好,但是讽刺别人的同时,也别忘了照照镜子看看自身的缺点。骂人的人可能只是个愤青,常常自省的人,才称得上圣贤。
冯小刚与华谊签下1亿对赌,压力山大
本来就是个小众口味的电影,再遇到冯小刚这样错误撕逼的行为,真的很容易满盘皆输。这不,已经有很多网友表示不想看《潘金莲》了。
所以,此时心疼一脸懵逼的出品方——华谊兄弟。据知情人士透露,冯小刚自行发出微博之后,华谊兄弟内部乱成一锅粥,紧急公关,声明的标题也是“无兄弟,不华谊”,显得很和气。
“本来两家私企的恩怨应该是两家公司的事情,怎就因为你是大导演就能煽动网络群众和舆论来喷我们了?”
相比之下,同样被诟病到处喷人的王思聪,这次的逻辑简直不要太清晰,吸粉无数。
《严肃八卦》总结了王思聪的回复主要有四点:
1. 说话别阴阳怪气。
2. 华谊先挖了万达有敬业协议在身的高管。
3. 我们对你的片不看好,降低排片,没人跟钱过不去,如果电影好,一定会增加排片的。
4. 导演请用作品说话。
王思聪在第二点里把“竞业协议”故意写成“敬业协议”也是机智,不过,业内行业人员流动是件很正常的事,但是同样,别人给《潘金莲》多少排片也是别人的自由。
首先,李安的新电影《比利·林恩》也不过5%的排片,万达给到《潘金莲》13%的排片是人家的自由啊,虽然少了点,但是每个时段都有。正如陆川所言,“在国内电影偏文艺题材的作品中,这样的排片已经是好得不能再好了”。
另外,虽然万达院线是国内最大的院线,但是占到的国内市场份额也就15%左右,对《潘金莲》的影响并不会多大,在万达只有13%排片的前提下,目前整个市场给予《潘金莲》的排片不是一样可以达到40%吗?至于“垄断”一说,万达可能一夜之间收购掉其他院线吗?但是在冯小刚的措辞中,分明就是在哭惨,一副“万达就是要弄死我们啊,观众们快去看《潘金莲》啊”的既视感。
说白了,冯小刚的动怒,不过是为了一己私利。
冯小刚为了提高自己的逼格,从商业片转型艺术片,《我不是潘金莲》这样一部从形式到内容都意在突破和打破禁忌的作品,已经成了“冯氏作品”中的一部绝无仅有的样本,同时也背负上了冯小刚作为导演的转折点期待物,对于冯小刚来说,意义非凡。
另外,资本层面。2015年12月,华谊兄弟斥资10.5亿元收购美拉传媒70%股权。冯小刚向华谊兄弟承诺2016年业绩目标为1亿元。然而上半年,美拉传媒净利润只有3535万元,连一半都没到。而这次《潘金莲》将是冯小刚完成业绩的最后砝码,若票房失利则难以达成对赌协议。据协议,如果美拉传媒无法达到1亿元业绩,剩余部分需要冯小刚自己掏钱为华谊兄弟补足。
所以,冯小刚能不紧张吗?所以,心疼冯导的压力,放个《潘金莲》的预告片,大家快去捧场吧,的确是好电影!
<视频连接: https://imgcache.qq.com/tencentvideo_v1/playerv3/TPout.swf?max_age=86400&v=20161117&vid=o0347ebfr47&auto=0>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