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陈鹤平,深圳市文化创意行业协会秘书长,执着于将文化产业化,文化产品金融化,传统文化现代化,致力于推动深圳文化创意行业的发展。
在当今世界,创意产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指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着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
2004年,中国第一个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在深圳成立,标志着中国文创产业时代的真正来临。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也成为国家软实力竞争的制高点。2014年底,深圳市文化创意行业协会成立,作为深圳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唯一综合性公共服务机构,创立之始便本着通过大平台、大金融、大内容,做到了让文化产业化。
而作为深圳文化创意行业协会的秘书长,陈鹤平的心中更有着一个伟大的文创梦想:将文化产业数据化。理工科出身的陈鹤平对文化创意产业有着独特的理解,他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其本质就是一种“创意经济”,其核心竞争力就是人自身的创造力。由原创激发的“差异”和“个性”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根基和生命。为此,行业在成立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里,网罗深圳优秀文创企业千余家。秉承“整合、链接、共赢”的服务理念,做好“企业的推手”,积极帮助会员企业解决发展难题,链接合作资源,沟通对接政府。
本着将“传统文化产业化,产业要文化化”的理念,借助工科的理性眼光和严谨的态度,融合互联网思维以及金融系统理论,陈鹤平还提出了‘文化产业数据化’的发展思路,用大数据来解读国内的文创产业发展现状,为会员企业提供信息和参考,从而理性引导投资者做出正确决策。
此外,陈鹤平主导成立的众创空间,从科技创新、文化创新、青年创新、洋人创新以及金融创新五个板块,为许许多多的创客提供资源,让每一个创新的个体都能通过协会平台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在陈鹤平心里,文创协会就是一个家,为了实现这个家的文创新梦,他每天只休息二三个小时,繁冗的工作并没有影响他的状态和激情。作为一家之主,大小琐事,事必躬亲。从理工科跳转到文化界,巨大的行业跨度,也并没有影响他对文创产业发展的热情和信心。在他的世界中,文创新梦已与生命融为一体,并成为一种习惯。而协会的事业,已成为他生命的重要组成。为此,他从无倦怠,乐此不疲。
在陈鹤平的心目中,还有一个更伟大的愿景:那就是把中国的文化产业做大做强,让传统文化国际化,从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