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国际肝癌治疗指南规范提出,不能外科手术切除的肝癌,推荐治疗方案都是单独介入治疗,或消融与介入治疗相联合。微创介入治疗已经成为肝癌综合治疗中极重要的一种方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肿瘤微创介入中心主任、“中国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郑加生教授说。
11月11—14日,“2016中国微创介入医学学术大会暨肿瘤消融治疗学习班(2016 CMIC)”在京召开。在大会开幕式上,郑加生教授做主题发言,为大家介绍了肿瘤微创介入治疗技术的现状。
本次大会聚焦肿瘤消融治疗并发症防治、经典病例讨论及新技术临床应用等话题。来自国内外多名临床医生聚集一堂。现场既有观点的碰撞,又有经验交流,气氛十分热烈。
其中,郑加生教授所做《精准微创肝脏消融术》,带领大家回顾了肝癌微创介入治疗的发展史,以及北京佑安医院肿瘤微创介入中心取得的骄人成绩。与会众人均表示,获益匪浅。
微创介入实现“无瘤生存”新境界
微创介入治疗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治疗方案。比如,最早的介入方法之一动脉导管化疗栓塞,能直接堵塞肿瘤的动脉,切断其血液供应,从而“饿死”肿瘤。
1993年起,“微创介入治疗”兴起。医生通过CT及超声引导,将治疗针刺入肿瘤内部,注射无水乙醇。肿瘤组织可立即凝固性坏死,并产生微血管栓塞。这一方法对正常肝组织影响较小,俗称“醉死肿瘤”。
如今,“射频消融”高温物理凝固肿瘤技术等新型微创介入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运用。在CT、超声等影像设备引导下,医生将射频治疗针精确导引至肿瘤中心。治疗针在肿瘤区,产生100℃左右的高温,肿瘤即刻凝固性坏死。由于肿瘤区域几乎没有神经,高温不会造成患者不适。如此“烧死肿瘤”,可达到与手术切除相媲美的临床效果。
郑加生教授认为,联合微创介入疗法可以解决多发性肝癌、晚期肝癌无计可施等问题,也可以成为部分早期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联合微创介入疗法可以达到‘无瘤生存’的境界,极重病人也可以达到‘减瘤生存’的效果。一般外科手术只能看到肿瘤表面。微创介入疗法则能通过医学影像引导,看到肿瘤内部的细微构造,连几毫米的微小肿瘤也无处匿形。死亡后的肿瘤细胞蛋白暴露后,本身又可作为一种灭活的抗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激发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两大法宝 铸就介入治疗模范中心
30年前,郑加生教授就认准,“微创介入疗法是有发展前景医学领域”。他利用个人时间,苦心钻研起这个冷门。
如今,他领导的北京佑安医院肿瘤介入治疗中心,集门诊、病房、手术室、实验室为一体。治疗中心有两个病区,90张病床,医护人员68名,每年实施微创介入手术6000余台,其中,影像引导肿瘤消融年手术量在千余台。仅2012年,就有1900名病人在中心,通过介入疗法获得新生。
据悉,治疗中心有两大法宝:第一,“一体化微创手术室”。该手术室集成多种微创治疗设备:包括射频消融治疗仪、微波消融治疗仪、氩氦刀消融治疗仪等,同时集成医学影像设备、引导设备、辅助设备、手术规划系统、机器人和医疗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等,从而形成针对肿瘤微创治疗的复合型、多功能、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微创手术室。
在“一体化数字微创手术室”环境下,实体肿瘤患者可以通过微创治疗手段,完成各种复杂手术的全过程,而不需要多次转换手术室和手术环境。这极大提高了肿瘤微创手术的成功率,以及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第二,“微波消融模拟系统”。该系统包括医学影像导入接口,计算机和显示屏,计算机内安装有软件系统,软件系统包括三维建模模块、模拟消融模块、底层数据库、方案演示模块等。通过三维建模软件,生成肿瘤3D模型,根据医生选择的微波消融针类型,拟定精准地单针或多针布针,对肿瘤进行消融。有效消融区域相交所形成的热能场,可以完全消融肿瘤组织,同时将健康组织的损伤降至最低。
“这两大法宝得益于平安微创(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开发和支持。”郑加生教授介绍。
平安微创(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指导下的,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市场化推广机构。联盟委托公司,以市场化、商业化方式,支持肿瘤微创治疗技术推广,并负责具体实施“肿瘤微创示范中心”的建设。其中,北京佑安医院肿瘤介入治疗中心就是“种子”示范基地。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