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标、冷链和配送,从源头到供应链上的诸多问题,始终困扰着生鲜电商这个曾被人给予厚望的细分行业。企业的遍野哀鸿,一批批颓了的甚至是废了的“黑马”抑或“独角兽”,给市场和消费者留下的普遍印象,即是生鲜电商的注定难为和若干“历史问题”的注定难克。
然而在已经和即将过去的二、三季度中,除了明星企业垮掉、爆款利润破底等“惊悚消息”,在看似微澜的死水下,实则也有大量小而美平台的快速崛起、优质平台毛利的不断攀升甚至部分未来明星产品的脱颖而出。分析其原因,一直被媒体提及的“消费升级”和“供给侧改革”,其实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并以与很多行家预测“不尽相同”的方向为产业发展带来了全新启示。
根据日前出炉的《2016中国生鲜电商行业现状研究》显示,经过多年快速发展,生鲜电商在农产品零售总额占比仍不足5%,渗透率不到7%,可以说大量优质的农产品尚未通过电商、O2O等新型电商业态与用户见面。互联网具有流量入口和汇集长尾需求的作用,而其所产生的“双面刃“效应,又恰恰使得大部分市场后进者实际上已被严格限制了产品选择的范围,并要在承担供应链高风险的情况下,以不断被压低的毛利空间和不断被抬高的流量成本,完成管理层乃至投资人对规模无止境的诉求,既要在悬崖边起舞,又要装得一手”闲庭信步“。于是大批发成了诸多平台无奈的选择,或采或销,其实只是披着新商业的皮分食旧商业的肉罢了。
商业形态的根本改变,不可避免地要依赖新生态的形成和构建。阿里做到了,因此颠覆了零售业态,造成了中国电商吊打实体的局面。而之于生鲜,因上述从产品到供应链到多元消费需求的根本差别,没有任何一个终端平台可以在颠覆旧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生态,反而是囿于这些行业特性,终被无情剥掉了新皮纳入到旧体系,不管是突围转进,还是逼不得已。
“全产业链“既成伪命题,那么在新的消费形态下,产业链的专业分工与利益共享,就成为构建新生态的必由之路。据此在传统农业领域积累十数年的重庆锦程实业,携深耕优势品类的深厚经验与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抓住生鲜产品从田间到舌尖的产业链薄弱点,一方面专注产品与供应链,严密把控品质与效率,一方面与优质的生鲜电商、O2O平台开启开放式合作,将平台所代表的消费需求与消费力延伸覆盖至更多小众、精品甚至是稀缺品类,而锦程则在其中矢志于其”效率驱动器“与”风险缓冲区“的角色。懂市场的生产者与懂产品的销售者真正实现强强联合,在生鲜电商新生态构建方面迈出了有益尝试的第一步。
在过去的二三季度,以四川牧马山绿宝石梨、陕西眉县户太葡萄等为代表的小众精品水果,以质优价宜的方式,通过知名生鲜电商和生鲜O2O平台,在产季初既能跨越迢迢千里摆上京城市民的餐桌。而在整个价值传递链条中各方不仅均能收益,更开启了长期稳定合作的产业配合格局,正是锦程实业切入生鲜领域以来,始终秉持“小、准、快”原则的集中体现。产品“小而精”,渠道“专和准”,供应“稳且快”,立足农业产业化准则与市场发展趋势,开放协同,稳健共赢,让这家曾经低调的企业不仅可以翻越秦岭、放眼西部,与各类优质货源地形成无间合作,更令其作为生鲜领域的“后来者”可以压过传统商擘,与新形态电商与O2O平台协同配合。
面对快速变化与升级的消费市场和零售渠道、模式的不断更迭,锦程实业还将依托其业已成型的水果和果汁加工能力,逐步构建国内领先的非浓缩还原果汁(NFC)产能,并进一步在农业品牌化、农品精品化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开拓创新。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