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让各类服务为了争夺庞大的中国市场纷纷拿出补贴烧钱的办法,希望通过低价吸引消费者占据市场份额。自滴滴和快的开启打车红包大战的先河,补贴也成为中国互联网出行市场各个玩家的必杀技。然而,随着近期网约车新政的出台,以及行业整合趋势的发展,网约车市场再掀波澜。近日,国内领先第三方支付公司易宝支付进行了一次关于“没有补贴,你还会使用打车软件吗”的调研。此前在2014年,易宝也做过相应话题的调研。
补贴大战转冷 但消费者习惯已养成
报告显示:接近71.7%的消费者都表示,没有补贴,使用频率肯定会降低,只有16.3%的消费者表示,肯定还会持续高频使用打车软件。由此可见,补贴对于打车软件的使用率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影响。2014年的调研数据显示,没有补贴,26%的用户会使用打车软件。
虽然如火如荼的烧钱大战逐步转冷,但消费者用车习惯已经培养,通过手机软件叫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新的调研数据显示,71.7%的被调研者在补贴减少的影响下,不会完全摈弃打车软件,只是降低频率而已。
手机支付车费成市场主流
互联网金融在移动端的星星之火如今已发展为燎原之势,手机移动支付车费成市场主流。在此次调研中,近九成的用户在使用打车软件时,直接使用手机支付。在这些被调研者中,18-30岁占了受调研者的57.3%,18-40岁的占比则超过了85%。覆盖了打车软件的主流客户群。
同时,虽然延续2014年的收入水平与手机支付打车意愿之间关系密切的定论,即收入越高的职类群体,即便取消补贴,愿意使用的人数占比也高。但新的调研数据显示,普通职员以44.3%的份额,位列第一,其次才是经理及主管。2014年,普通职员仅为29%。没有固定收入的学生群体,依然对补贴政策极为敏感。
另外一个关注的地方在于免密支付,相对于2014年的市场初期开拓,2年后,成熟的市场也催生了免密支付的流行。易宝调研数据显示,没有开通免密支付和开通了免密支付的人数相当。而在2年前,人们的关注点还在于手机支付是否安全,如今,手机支付车费成市场主流,且免密支付也在悄然盛行。而这些变化与发展,与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渗透,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强有力的解决方案密切相关。
万亿在线支付市场正逐步走来,由首汽与咨询机构罗兰贝格发布的《2016中国约车及租车市场分析报告》指出,预计2020年约车、专车市场的潜在出行需求约为1.1亿次/天,对应的市场规模约为1.1万亿元/年。同时,在手机支付车费成主流的大潮下,在未来可以预见,中国网约车市场及移动支付市场将共同迎来黄金发展时代。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