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 

外媒:蔚来汽车计划赴美IPO 软银欲购大量股票

时间:2018-04-28 来源:未知 责编:
    2016年7月30日,第六届上海新金融年会暨第三届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在上海拉开帷幕,此次会议汇集了国内外互联网金融监管部门、业界、学界专家百余位,参会嘉宾近五百位。首日,宜信公司首席战略官陈欢受邀出席“普惠金融2.0”主题论坛,与北大黄益平、CF40高级研究员谢平、浦发银行行长刘信义、印度PAYTM公司创始人兼CEO Vijay Shekhar Sharma等行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普惠金融发展及实践。
 
    近一段时间以来,“金融科技”概念已经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话题,在普惠金融的实践中,“金融科技”也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前不久,宜信公司与哈佛商业评论联合推出的《普惠金融的中国实践:技术驱动变革》报告中指出,“普惠金融的新实践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知识图谱等技术,实现了风险控制、信用管理、产品设计以及客户体验的全面提升。”
 
    “金融科技对普惠金融的发展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要认清普惠金融与金融科技的三点关系”,在谈及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关系时,陈欢特别强调。
 
宜信公司首席战略官陈欢
 
金融科技提升普惠金融的覆盖率
 
    陈欢指出,“传统的金融服务需要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等方式,但是通过科技的手段比如使用智能设备移动终端,服务的可触达率和覆盖率得到了广泛的提升,这是普惠金融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其中,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农村网民占比28.4%,规模达1.95亿。智能终端的普及性的提升,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科技保障。
 
    2015年12月18日登陆纽交所的宜信公司旗下P2P平台——宜人贷,基于移动互联技术,个人用户通过宜信宜人贷借款APP的“极速模式”申请借款,从审核到放款,仅需10分钟,更加方便、快捷地享受到“普惠金融”带来的变化。截至2016年3月31日,宜人贷已经帮助近30万名借款人解决资金需求,累计服务近60万名出借人,累计促进借款金额超过150亿元。
 
金融科技提高普惠金融的可获得性
 
    宜信普惠作为中国“普惠金融”的早期商业实践者,在业务发展中的难题之一就是解决融资难,即资金的可获得性。 “这个可获得性除了大众使用的触达,还有机构方面的触达。”陈欢指出,而风险评估是普惠金融构成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陈欢指出,传统的方式对申请借款人无法做准确的信用评估与判断,但是通过金融科技的手段、通过大数据的方式可以获取客户数字化的信息,比如个人情况、社交数据、过往交易记录、过往使用行为等等,通过综合分析做评估与判断,使得以往没有办法服务的人群有机会获得服务。
 
    “所以,从覆盖性和可得性来说,金融科技对普惠金融可以有很大帮助。”陈欢说。
 
金融科技对普惠金融有局限性
 
    不过,尽管在运用了金融科技等手段之后,普惠金融已经在上发生了一些积极的改变,但是,陈欢仍客观指出,“对普通金融的发展来说,金融科技还是有一些局限性,会有‘数字鸿沟’。”陈欢继而从三个方面表述了其存在的局限性。
 
    第一,当我们很强调数字化的时候,其实也忽略了一群对数字设备使用并不熟悉、习惯,甚至没有数字数字设备的人。所以,如果太关注利用数字化服务,可能有相当一部分人会被忽略。
 
    第二,在做风险评估判断的时候,如果过于强调数字化,获取的数据可能并不能非常充分、全面的体现用户全貌。这也是利用金融科技做普惠金融和风险评估时要格外注意的一个方面。
 
    第三,我们国家的整体金融普及教育与投资者教育相对来说并不完善,这种情况下,在数字金融、数字设备上也容易存在金融诈骗行为。
 
    不过,针对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的“数字鸿沟”现象,陈欢也开出了“药方”。在这种现实条件下,不仅需要数字化科技手段,也需要一些传统方式相结合、辅助。陈欢指出,“只有更好的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做好客户金融普及教育,才能更好的为大家提供普惠金融的服务。“

相关阅读

原创 西门子Xcelerator中国在牛奶变成奶粉的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就是喷雾干燥。但传统喷雾干燥设备常常面临能[详细]
狄耐克(厦门狄耐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核心优势:鸿蒙钻石级合作伙伴,唯一实现"鸿蒙+国产芯片+国产OS&qu[详细]
融合现有存储单元与先进的CMOS 技术,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全球存储解决方案领导者铠侠宣布,其采用第九代BiCS FLAS[详细]
KIOXIA LC9系列成为容量最大的PCIe 5 0企业级固态硬盘;采用32 Die堆叠的 BiCS FLASH QL[详细]
国内楼宇对讲十大品牌排名分析在智能建筑蓬勃发展的当下,楼宇对讲系统作为保障居住安全、便捷沟通的关键设备,市场上品牌众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