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一年的商业车险改革试点已于6月30日前推广到全国,自此,“UBI车险”这个一度甚嚣尘上的概念再度火热。而纵观整个市场,能真正代表中国UBI车险未来发展方向的产品却少之又少。究竟怎样的UBI产品,才能成为行业的破局先锋?作为国内首家专注于UBI模型的车辆大数据分析公司,芮锶钶CEO李献坤先生和车创分享了他对中国UBI未来发展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UBI车险:撬动市场盈利的“杠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增量市场,汽车保有量截至2015年底也已达到1.72亿辆,预计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达3亿辆,车险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与蓬勃发展的市场相比,传统的车险模式已不堪重负:占产险业市场份额超七成的车险,综合成本率高达100.24%,整体承保亏损超10亿元;经营车险的公司中,亏损的近9成。
而UBI车险则成为复兴车险市场的一条方兴未艾之路。所谓UBI车险是指基于驾驶里程和驾驶行为的保险。它通过智能手机和车联网设备将驾驶者的驾驶习惯、驾驶技术、车辆信息及周围环境等数据相综合,建立人、车、路(环境)多维度模型,从而得出以人为衡量标准的合理的车险定价。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61%受访者愿意尝试UBI,若直接对接受UBI保险的用户进行9折的保费优惠,则有72%的受访者愿意尝试UBI,若能节省10%的保费,则有36%的受访者愿意更换保险商。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及相关研究机构的分析,到2020年国内将有30%-40%的车主成为UBI的客户。近3000亿的UBI车险市场亟待深度发掘。
不跟随,探寻行业发展新思路
2013年开始,UBI模式便开始受到国内市场的关注,许多公司选择从OBD切入UBI车险。李献坤却不为所动,选择专注于对UBI模型的软件开发,并通过已有的TSP平台或包括OBD在内的多种车载设备进行车联网数据采集。
李献坤是车联网行业的第一代创业者,早期曾主导吉利汽车、广汽传祺、北京汽车、东风标致雪铁龙、长安汽车等主机厂车联网项目落地。正当智能汽车蓬勃发展,李献坤却辞去了博泰集团副总裁的职务,转而投入到UBI的创业中。
2015年7月1日,芮锶钶(Risk Network)公司成立,李献坤汇聚了来自保险经纪、车联网、互联网、精算和大数据方向的同伴,共同开创车联网+UBI的未来。
李献坤希望,在未来与保险公司、车厂及其他合作伙伴共建行业生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并借助芮锶钶汽车大数据平台,打通汽车数据产业链,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驾驶行为大数据服务商。
汽车大数据,开拓UBI新模式
李献坤曾在不同场合表示,“与其它UBI或OBD领域的玩家不同,芮锶钶是一家主要针对B端的大数据服务公司。”
为了排除其他干扰,芮锶钶的UBI模型只采集两类数据——加速度传感器或OBD传递的车辆驾驶信息数据和GPS数据。UBI模型结合地图、交通限制、天气等因素,判断用户所在位置与驾驶动作的合理性。芮锶钶的UBI模型已经完成产品的本地化,充分适应中国的天气、地理、路面情况和国人的驾驶习惯。通过UBI模型不但能让用户受益、还可以使保险公司降低赔付风险、让车联网和大数据公司通过这类数据与保险公司合作并从中获益,从而把智能硬件公司打通——甚至包括对用户服务的O2O公司,把他们粘合在一起,最终围绕人、车、智能、生活形成一整套服务体系。正如李献坤所言,“这是一个改善行业生态服务的核心产品”。
目前,芮锶钶已与12家财险公司总部签订了驾驶行为大数据战略协议,目前已有多家保险公司进行了模型部署和项目运营,真正以保险公司为主体的UBI项目在芮锶钶技术驱动下进入了市场化的实质阶段。与芮锶钶达成合作的汽车生态圈内的企业累计用户超1000万,已积累300万用户的驾驶行为数据,其所获取的数据已为保险公司车险业务盈利带来明显的提升!
一年前,芮锶钶Pre-A轮融入2000万元,引入2位投资人,如今李献坤正考虑进行A轮融资。他的目标是3年后的2018年底,将芮锶钶的市值推向100亿元,真正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驾驶行为大数据服务商。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